上一页
1
下一页
摘要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最具侵袭性的乳腺癌亚型,预后最差,几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这里,我们鉴定了MS023,一种I型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s)的抑制剂,它在TNBC具有抗肿瘤生长活性。TNBC细胞系的途径分析表明,在MS023治疗前后干扰素反应的激活是一种功能性生物标记和反应的决定因素,这些观察结果扩展到一组人源性类器官。抑制I型PRMT通过抗病毒防御途径引发干扰素反应,并... 摘要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标准药物主要针对癌细胞的增殖能力,这使得缓慢增殖的持久性癌细胞不受影响。促进生长非依赖性功能的代谢决定因素仍然知之甚少。在这里,我们表明,抗叶酸治疗导致细胞溶质1C代谢损伤期间的解偶联和自给自足的线粒体一碳(1C)代谢。有趣的是,抗叶酸依赖性生长停滞与迁移能力下降无关。因此,使用氨甲喋呤作为工具化合物使我们能够理清增殖和迁移,以描绘迁移细胞的代谢表型。我们... 摘要通过放射线检查发现的可疑结节通常通过活组织检查进行研究,但是小结节的活组织检查的诊断率很低。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一种方法——NIR-nCLE——在活检过程中实时检测细胞水平的癌症。这项技术将癌症靶向近红外(NIR)示踪剂与经修改以检测NIR信号的基于针的共焦激光显微内镜(nCLE)系统集成在一起。我们在包括人类标本在内的肺结节活检的临床前模型中开发和测试了NIR-nCLE。我们发现,当以1... 摘要Lynch综合征(L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疾病,由于DNA错配修复(MMR)基因中的种系杂合突变而导致结肠直肠癌的高风险。尽管LS患者的癌症表现出较高的体细胞突变负荷,但关于正常组织中突变率的信息和对从正常细胞到癌细胞的轨迹的理解是有限的。这里我们对10例LS患者正常和肿瘤上皮组织的152个隐窝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在正常组织中,突变过程和突变率与野生型个体中发现的相似。一个形态学上正常的... 摘要癌症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cWGTS)在肿瘤学中的效用日益得到认可。然而,由于需要在临床相关的时间范围内提供结果,以及对检测灵敏度、报告和结果优先级的关注,实施cWGTS面临挑战。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我们开发了一个工作流程,在9天内报告全面的cWGTS结果。将cWGTS与诊断组分析进行比较,证明了cWGTS在单一工作流程中以相当的灵敏度捕获所有临床报告突变的潜力。基准测试确定临床WGS测... 摘要虽然使用DNA条形码对样品进行多路复用彻底改变了生物医学发现的步伐,但基于实时成像的应用的多路复用受到了荧光蛋白数量的限制,这些荧光蛋白可以使用普通显微镜设备进行解卷积。为了解决这一限制,我们开发了可视条形码,通过靶向特定亚细胞位置的不同荧光蛋白来区分单细胞的克隆身份。我们证明了这些条形码的去卷积是高度准确的,并且对许多细胞扰动是鲁棒的。然后,我们使用可视条形码,通过将不同活报告子的12... 摘要癌蛋白SS18-SSX是滑膜肉瘤的标志。然而,作为SS18-SSX融合蛋白的一部分,SS18的功能仍不清楚。这里,我们描述了人类SS18/BRG1和酵母SNF11/SNF2亚复合物的结构。这两个亚复合物组装成具有相似构象的异二聚体,表明SNF11可能是SS18在染色质重塑复合物中的同源物。重要的是,我们的研究表明,固有无序区QPGY结构域的自缔合导致SS18或SS18-SSX的液-液相分... 摘要RNA结合蛋白在分泌途径中的生物学作用尚未完全确定。在这里,我们描述了人类HDLBP/Vigilin直接与超过80%的ER定位mRNAs相互作用。PAR-CLIP分析显示,这些转录物代表高亲和力的HDLBP底物,并特异性结合于其编码序列(CDS ),与CDS/3’UTR结合的胞质mRNAs相反。HDLBP与长的富含铜的基序强烈交联,这些基序经常位于ER定位的mRNAs的CDS中,并导致高... 摘要扩散的癌细胞经常寄居在次级器官的脉管系统附近。然而,我们对血管周围部位引起的细胞串扰的理解仍然是初步的。在这里,我们确定了在乳腺癌肺部定植期间,控制促转移血管小生境形成的细胞间机制。我们发现,在转移相关内皮细胞(ECs)中诱导的特定分泌因子通过增强干细胞特性和癌细胞的生存力来促进小鼠的转移。通过tenascin C (TNC)刺激Toll样受体4 (TLR4)激活的血管周巨噬细胞,通过分... 摘要对缺氧和难治性实体肿瘤的有限治疗效果阻碍了光动力疗法的实际应用。在此,我们报告了我们对锇-过氧化物络合物(Os2),它在黑暗中不活跃,但能释放一个过氧配体O2•−即使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在光照射下也会转化成细胞毒性锇络合物(Os1). Os1在低氧肿瘤中存在或不存在辐射时具有细胞毒性,表现为化疗药物。同时,光激活的Os2诱导活癌细胞内源性1,4-二氢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光催化氧化,导致铁... 免疫荧光方法中的重要环节1、冰冻切片制备:建议用新鲜组织,否则组织细胞内部结构破坏,易使抗原弥散。选用干净锋利的刀片、组织一定要冷冻适度等,防止裂片和脱片严重。2、组织切片固定:切好片风干后立即用冰丙酮等固定液进行固定5-10min,尤其要... 免疫组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汇总1. 石蜡切片在染色过程中出现脱片现象?一般来说,如果用多聚赖氨酸包被过的片子做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话是不会掉片子的。但如果要做抗原修复的话,如果片子处理不好的话是有可能掉片子的。你可以试试一下的方法:a... 免疫组化技术常见问题:1、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的比较?2、一抗和二抗的选择要点和技巧是什么?3、在什么情况下使用Triton-X100?4、封闭血清的选择原则是什么?5、抗体孵育条件的比较?6、一抗4度孵育后为什么要进行37度复温?7、DAB... 临床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临床病理工作中,我们常用到“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但是许多单位只写阳性结果,不写临床意义,其结果对临床帮助不大,因为许多医生不懂得这些结果的意义,因此建议大家在出此类报告时,把“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 中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学习与讨论本法系利用从鲎的变形细胞中提取的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两种方法,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进展细菌内毒素试验(简称“鲎试验)。自1973年以来,鲎试验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检测细菌内毒素(热原)存在的试剂。于是1973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署(FDA)就推荐鲎试验用于生产工艺流程的内毒素质量控制。因为这种鲎试验的灵敏... 免疫沉淀(IP)的常见问题及解答1. 用于一般免染的抗体是否都可以用作免疫沉淀实验? 答:抗体的性质对免疫沉淀实验影响很大。抗体不同,和抗原以及Protein G或Protein A的结合能力也就不同。所以一般免染能结合的抗体未必能用于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