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武汉新启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新启迪-您的生物科研好伙伴!2008-2024
Wuhan Xinqidi Biotech Co.Ltd
本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07-29 12:12作者:武汉新启迪生物Xinqidibio来源:www.qidibio.com

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的反应是很复杂的,是否形成耐受,耐受持续时间的长短等取决于动物种类、品系、遗传性、机体的免疫状态与抗原的性质、剂量、注射途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 动物的种属、品系和遗传性 不同种属动物,在耐受性的发生上有所不同。家兔、大鼠、豚鼠、鸡、山羊、灵长类和人都可致耐,但其难易程度不同,一般来讲,小鼠较其他动物易于建立,小鼠中的CBL/G较BALB/c易于建立。另外,耐受性建立后,持续时间长短亦可因动物的种属而异。用血清蛋白抗原注入各种新生动物,比较其致耐情况,发现家兔能产生完全耐受,持续长久。小鼠和豚鼠亦能产生完全耐受,但持续时间较家兔短,这种情况亦可因抗原不同而改变。另外,免疫耐受的形成和遗传因素也有关,如对某种抗原的低反应性动物,则易被该抗原诱发免疫耐受。关于遗传因素与耐受形成的关系中,可能MHC参与作用。有人报告用半抗原修饰的脾细胞诱发小鼠的耐受性时,被诱导的细胞除了要识别特异性抗原(脾细胞上修饰的半抗原)外,还须有MHC-Ⅱ类抗原分子的一致性(脾细胞上的与被诱导细胞上的相一致),显示耐受性的发生亦受MHC的约束。

(二) 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状态 一般认为机体在免疫功能上发育越不成熟,越容易建立耐受性,有人将无表面受体的未成熟细胞培养在适宜的条件下,24小时后有30%细胞成熟为有受体的B细胞,然后与适宜的抗原反应,B细胞可以分裂增殖为形成抗体的克隆。如果将无表面受体的细胞与A抗原一起培养在上述相同的条件下,24小时后再与A抗原起反应,则不能增殖形成PFC的克隆。因此,体外实验同样证实了免疫细胞如在未成熟时接触了抗原,待其成熟后就有能对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应答。成年动物一般不易形成耐受性,除非是机体的免疫功能暂时受到抑制的情况下。如先用适当剂量的免疫抑制剂、射线、抗淋巴细胞抗体处理或胸导管引流除去循环中的淋巴细胞等情况下,然后注射抗原,才能诱导免疫耐受。成年动物中诱导的耐受性往往呈现为部分耐受,即对抗原的反应并不完全丧失而是反应性降低,或表现为“分裂耐受性(split tolerance)”,即对抗原的某些决定基产生耐受性;或表现为免疫偏离(immune deviation),即机体选择性地产生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耐受性。成年动物耐受性建立后,并不是终身保持的,保持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抗原在体内持续的时间。

(三) 抗原因素

1.抗原的理化性质可溶性抗原比颗粒性抗原易于诱发耐受性,如血清白蛋白、丙种球蛋白都是很好的耐受原。耐受原与免疫细胞接触越全面,则无反应性越彻底。血清蛋白质分子不易被吞噬细胞清除,很易透出血管均匀地分布在血管内外,易和免疫细胞接触,所以是一种很好的耐受原,但如经聚合以后,则耐受原性可能变为免疫原性,某些多肽在加入佐剂时,可表现为免疫原,而在无佐剂时则成为耐受原。但是一般的外来蛋白抗原容易被分解。因此,首次剂量必须大,才能维持一定的耐受时间。而对一些不易被分解的多糖抗原,耐受性则能持久存在。

2.抗原的剂量一般说来,抗原的剂量大小与耐受性诱导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密切的关系。大多数抗原在高剂量时能诱导免疫耐受,而低剂量时则引起免疫反应。抗原剂量越大,所引起的免疫耐受性越巩固持久。由于机体出生后免疫系统逐渐成熟,诱发耐受性所需要的抗原剂量也随年龄的增长而急剧增加,一旦造成耐受后,继续注入小剂量抗原时,可延长耐受性。有些抗原,如牛血清白蛋白,又表现为高剂量或低剂量时均可引起耐受(前者称为高带耐受,后者称为低带耐受),而中等剂量时,则可引起免疫反应。

3.抗原注入的途径抗原注入的途径不同,对诱发耐受性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是静脉注射最易引起免疫耐受性,其次为腹腔注射,皮下注射最不容易引起耐受性。IgG或白蛋白注入门静脉可致耐;而由周围静脉注入则引起免疫应答。

(四) 载体的性质 同一抗原决定基与不同的蛋白载体偶联后诱导的新生期耐受的机制不同。Diener等用TNP-HGG和TNP-BSA在CBA/J小鼠出生后24小时注入小鼠体内,以后每周注射2次,到8~9周龄时,用TNP-HGG和TNP-BSA攻击,结果发现二者均发生了对TNP的耐受无抗TNP的抗体产生。但是当用TNP-LPS、TNP-Ficoll攻击时,二者就出现了差异,只有用TNP-HGG诱导的耐性无抗体产生,而用TNP-BSA诱导的小鼠则表现出能产生抗TNP的IgM抗体,用有限稀释法对TNP特异的前体细胞的频率分析也证明,TNP-HGG诱导的耐受小鼠,其TNP前体细胞数明显较正常小鼠低,说明是存在着部分“排除”机制,但是用TNP-BSA诱导的耐受小鼠,TNP前体细胞数量与正常小鼠相同,说明不存在克隆排除现象,用细胞转移试验证明,由TNP-BSA诱导的免疫耐受是由Ts细胞引起的。


文章分类: 抗体技术资料
分享到:
武汉新启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系邮箱:
service@qidibio.com  techsupport@qidibio.com  
武汉新启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咨询客服:周一至周五8:30-17:30
联系我们
服务保障                        支付方式
武汉新启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系电话:
027-87610298
027-87610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