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色或曝光后无条带 | 胶与膜方向反了 | 转膜时应依次放好PDVF膜与凝胶所对应的电极,即凝胶对应负极,PDVF膜对应正极。 |
选用的一抗、二抗及显色方法不合适 | 选择合适的一抗、二抗和显色方法 | |
目的蛋白含量低于检测下限 | 加大上样量或浓缩样品 | |
抗体效价过低 | 增加抗体浓度 | |
抗体孵育时间不足 | 延长孵育时间,37°C孵育1小时以上 | |
抗体过度洗涤 | 减少洗涤时间及次数 | |
加入HRP底物反应与曝光检测之间间隔时间过长 | 反应3到5分钟及时检测 | |
背景过高 | 封闭物用量不足 | 提高封闭物浓度,孵育时保证封闭液完全浸没转印膜 |
封闭物使用不当 | 检测生物素标记的蛋白时不可用脱脂奶粉封闭 | |
封闭时间不够 | 室温37度封闭1小时以上,4度封闭过夜 | |
抗体非特异性结合 | 降低抗体浓度,减少孵育时间 | |
抗体浓度过高或洗涤不够 | 降低抗体浓度,增加洗涤次数和时间 | |
化学显色底物过多 | 按说明书加入适量的显色底物 | |
杂带多 | 杂蛋白多 | 处理目的蛋白 |
抗体特异性不强 | 使用特异性强的抗体 | |
抗体孵育时间过久 | 减少抗体孵育时间 | |
二抗与抗原有交叉反应 | 选择合适的封闭物 | |
底物显色与曝光时间长了 | 缩短显色及曝光的时间 | |
大分子量WB | 膜孔径太小 | 更换孔径较大的膜 |
转膜电压电流低 | 提高电压/电流 | |
转膜时间短 | 延长转膜时间 | |
胶浓度太大 | 使用低浓度的胶,充分混匀 | |
转膜缓冲液配方不合适 | 调整转膜缓冲液中甲醇及SDS浓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