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收费受体
TLRs是一种膜结合信号受体,是脊椎动物天然免疫系统中重要的PRRs。15,33这种受体分子通常有两种功能,一种是与配体特异结合,另一种是传递信号。相应的信号转导将放大抗病原体感染的作用,使活跃在炎症反应中的免疫细胞通过基因转录激活,产生和分泌多种促炎和抗病毒因子。34,35,36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10种功能性TLRs(TLR 1-10),在小鼠中发现了12种(TLR 1-9和TLR 11-13)。37,38,39,40,41TLR 10在小鼠体内由于插入逆转录酶而失去功能。42TLRs在不同的亚细胞结构中识别PAMPs。TLRs的细胞定位决定了配体的类型和识别机制。一些TLRs(TLR 1、2、4、5、6、10)以异二聚体或同二聚体的形式在免疫细胞表面表达,主要识别致病微生物的膜成分,如脂类、脂蛋白和蛋白质;另一些(TLR 3、7、8、9)以同二聚体的形式表达,主要识别微生物的核酸(图)。1).43
图1TLR结合配体复合物的信号转导途径和结构。TLRs可以通过LRR域识别一个或多个PAMP。它们通常使自己二聚体化,并招募具有相同tir结构域的适配器分子来传输信号。
TLRs是Ⅰ型跨膜糖蛋白,由细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组成。44细胞外区含有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LRRS),负责识别特定配体并进行细胞外模式识别。胞内结构域与IL-1R具有相同的Toll/IL-1R(TIR)结构域,在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LRs的胞外区含有LRRS,介导了TLRs的模式识别(图1)。1).452007年,研究人员利用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和确定了TLR-配体配合物的结构,46从而加深了对LRR域的理解。LRR结构域形状像马蹄铁,每个模块由一个保守的亮氨酸基元和一个可变区域组成。“LxxLxLxN(L-亮氨酸,x-任何氨基酸,N-天冬氨酸)”基序由20-30个氨基酸组成,位于马蹄形结构的凹面上。47,48,49,50马蹄形N端和C端含有半胱氨酸团簇形成的二硫键桥。51,52保护疏水核。TLR识别并结合了相应的PAMPs和内源性配体后,TIR结构域通过与细胞质区不同受体适配蛋白结合来传递信号。53,54TIR结构域有三个保守的氨基酸序列,称为1,2,3盒。根据不同的适配蛋白,TLRs信号可分为髓系分化因子88(MyD 88)依赖性和MyD 88非依赖性通路。1).55,56
探讨TLRs的模式识别机制对于了解天然免疫和某些肿瘤发生机制具有重要价值。因此,研究人员利用X射线晶体衍射来确定TLRs胞外结构域和配体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虽然配体配合物具有不同的结构,但它们都具有相似的M型晶体结构。2).50,51TLR 1或TLR 6可与TLR 2形成TLR 1/TLR 2和TLR 6/TLR 2异二聚体,识别三酰化脂肽和二酰化脂肽。57分别。TLR 2在识别合适的配体后,可与TLR 1和TLR 6的胞外区形成M型结构,并与配体结合形成口袋结构。58,59,60,61TLR 1-TLR 2-三酰化脂肽复合物的晶体结构与TLR 2-TLR 6-二酰化脂肽复合物的晶体结构相似,但TLR 1和TLR 6在配体结合位点和二聚表面存在重要的结构差异。TLR 1-TLR 2的配体结合口袋位于中心区和C端结构域之间,TLR 1-TLR 2-三酰化脂肽通过氢键、疏水作用和配体结合口袋附近的离子相互作用等非共价键稳定。62在TLR 6中,氨基酸残基的侧链阻断配体结合口袋,导致口袋长度不到TLR 1的一半。此外,TLR2-TLR6杂二聚体主要由LRR11-14模块的表面暴露残基调控。2A,b).63对配体配合物结构的研究可以显著促进针对PRRs的小分子激动剂/拮抗剂的发现。最近的一项研究揭示了TLR 1-TLR 2非典型激动剂的激活机制。Diestcim是最近发现的TLR 1-TLR 2的小分子激活剂,但与三酰化脂肽复合物没有结构上的相似性。它与典型脂肽配体TLR 1-TLR 2在同一个结合口袋中相互作用。64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双链RNA(DsRNA)与TLR 3的N端和C端的LRR结构域结合。65,66不同于其他TLRs直接识别配体的方式,67,68,69TLR 4与两种辅助分子--骨髓分化因子2(MD2)和LRR结构蛋白CD 14结合,特异性识别LPS。LPS通过LPS结合蛋白转运到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细胞膜上的CD 14,形成复合物,然后与TLR 4/MD2相互作用。70当LPS与TLR 4/MD2复合物结合后,利用MD2的疏水囊连接两个TLR4-MD2-LPS复合物,形成空间对称的M型TLR4-MD2-LPS二聚体,71然后构象变化会影响它们各自的功能域和发射信号(如图所示)。2C)。除了与LPS的结合外,TLR 4还参与识别天然产物(香豆蔻酸、紫杉醇)和肺溶素。72,73,74TLR 5是最保守、最重要的PRR,通常受细菌鞭毛素的刺激。以同二聚体的形式,TLR 5在侵袭性病原体的初级防御和免疫稳态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75虽然TLR在斑马鱼中的异二聚体结构和TLR 5-鞭毛素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已经有了明确的报道,但由于缺乏鱼类TLR的生化和结构信息,阻碍了对鞭毛素治疗的理解。未来应采用TLR 5-鞭毛素复杂结构模型和计算模拟的方法来研究鞭毛素介导的多种病原体与宿主免疫受体的相互作用(图一)。二维空间).76据报道,TLR 1-6在溶液中以单体形式存在,只有在配体结合时才发生二聚;而TLR 8和TLR 9则以预形成的二聚体形式存在,配体的结合会引起预形成二聚体的构象变化(图1)。1).49,77,78Lee发现TLR 10在胞体pH值下与dsRNA结合,表明dsRNA是TLR 10的配体。TLR 10对dsRNA的识别激活MyD 88,从而传递信号,抑制干扰素7(IRF 7)依赖型干扰素(IFN)的产生。79在小鼠中,TLR 11和TLR 12是识别的主要效应分子。弓形虫。承认弓形虫TgPRF中由TgPRF的一个酸性环和一个β发夹组成的特异性表面暴露基序依赖于TgPRF中的TLR 11蛋白。80,81,82
图2配体TLR的晶体结构。a三酰化脂肽(PDB2Z7X)结合诱导TLR 1-TLR 2异二聚体的晶体结构。TLR 2通过识别双酰化和三酰化脂肽来启动免疫反应。TLR 2的配体特异性受其与TLR 1或TLR 6杂合的控制。三酰基化脂肽(红色)的结合导致TLR 1(淡黄色)和TLR 2(板岩)外域M型晶体结构的形成。bTLR 2-TLR6-Pam2CSK4配合物(PDB3A79)的晶体结构。二酰化脂肽Pam2CSK4(红色)的结合诱导了TLR 2(板岩)和TLR 6(浅绿色)外域M型晶体结构的形成。c小鼠TLR 4/MD2/LPS复合物(PDB3VQ2)的晶体结构LPS(红色)与TLR 4(黄色)/MD2(灰色)复合物结合后,利用MD2的疏水囊连接两个TLR4-MD2-LPS复合物,形成一个空间对称的M型结构。小鼠TLR 4/MD2/LPS与人TLR 4/MD2/LPS复合物相似。d斑马鱼TLR 5与鞭毛沙门氏菌(PDB 3V47)配合物N端片段的晶体结构。两个TLR 5(青色)鞭毛素(耐火砖)1:1杂二聚体组装成2:2的尾对尾信号复合物以发挥作用。
Nod样受体
一些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周期与细胞质的感染有关。例如,病毒基因通常在细胞质中转录和翻译,病毒粒子被组装。此外,一些细菌和寄生虫有一系列的逃逸机制,如在吞噬体膜上打洞和进入细胞质。因此,病原体及其成分,以及感染和损伤产生的其他成分,都会出现在细胞质中,83这就需要在身体上承认PRR。NLRs是细胞内PRRs,由三个结构域组成:84,85一个是中心核苷酸结合域(NBD),也称为Nacht结构域(由以下四种NLR成员的缩写合成:Naip、CIITA、HETE、TP1),该结构域由NLR家族共有,对NLRs的核酸结合和寡聚非常重要。3C-末端的LRRS,用于识别配体;N-末端效应区,即蛋白质相互作用域,如caspase激活和补充结构域(CARD)或Pyrin结构域(PYD)。86,87,88,89根据N端效应子结构域的不同,NLRs家族可分为5个亚家族:NLRC亚家族(含卡片)、NLRP亚家族(含PYDs)、NLRB亚家族(含杆状病毒抑制蛋白重复序列)、N上帝军亚家族(含酸性激活域)和NLRX亚家族(含其他NLR效应区)。85
图3NLRs的配体识别机制。PAMP和LRR的结合改变了NLRs从自抑制到激活的构象。
在NLRs家族中,对NOD 1和NOD 2蛋白的研究最为深入.Nod 1主要识别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二氨基吡肟酸(γ-D-Glu-meso-diinopimelic acid,EI-DAP)。90,91NOD 2除了能识别所有细菌细胞壁中的mdp外,还能识别病毒的单链RNA(SsRNA),但它必须是一种完整的病毒ssRNA。92NOD 2活化和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是:致病菌被巨噬细胞吞噬后,首先形成吞噬体,然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巨噬细胞。在溶酶体酶作用下,细菌细胞壁组分分解为肽聚糖,降解为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细胞壁肽,进入胞浆,活化NOD 2。93一般来说,NLR分子的LRR结构域与中心Nacht结构域折叠形成U形结构域,从而抑制NLR的多聚化,使NLRs不活跃。94一旦PAMP与LRRS直接或间接结合,NLR分子就会改变构象,暴露Nacht寡聚结构域,引发寡聚,NLR分子被激活。95同时,N端效应区被暴露,通过同型相互作用,下游适配器分子和具有相同结构的信号蛋白被招募来启动相应的信号转导(图1)。3).96虽然NOD 1和NOD 2不存在跨膜结构域,但研究表明,NOD 1和NOD 2被吸收到质膜和内小体膜中,这是信号转导所必需的。97在这一过程中,棕榈糖基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棕榈酰基转移酶ZDHHC 5作用下,NOD 1/2蛋白的修饰使NOD 1/2具有快速可逆的局部化变化特征,这是膜再生和炎症信号转导所必需的。98本研究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即PRRs的修饰可能在调节宿主天然免疫信号中发挥关键作用。
类I受体
RLRs也是细胞内PRRs。在先天抗病毒免疫中,除了TLR 7和TLR 9识别病毒核酸外,大多数细胞通过RLR识别病毒核酸,诱导抗病毒免疫应答。99,100目前发现的RLR家族成员主要包括三种:RIPⅠ、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 5)和遗传学与生理学实验室(LGP 2)(图2)。4).101
图4RLRs的结构特征及配体识别机制。MDA 5的结构和功能与I型钻机相似。但MDA 5缺乏抑制结构域,不具有自抑制功能。LGP 2没有卡,因此不能传输信号。病毒RNA与CTD的结合改变了RLRs的构象
在维甲酸诱导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中首次发现了钻机-I。2004年,人们发现,在干扰素-β启动子区域可以诱导报告基因的表达,证实了该基因的抗病毒活性。102该蛋白质的结构由三部分组成.103,104,105中间部分是DexD/H螺旋酶结构域,它是RLR家族的共同结构域,具有ATP酶和螺旋酶活性。106,107,108该蛋白质的N端由两个caspase激活和募集结构域串联而成,109负责向下游发送信号。110C端由抑制域(RD)和C端域(CTD)组成,可以调节自身的状态。106,111前者可抑制受体的激活,后者负责识别病毒RNA。112,113在静息状态下,CARD、CTD和螺旋酶结构域被折叠,并处于自抑制状态。在病毒感染期间,CTD识别病毒RNA,并经历构象变化。114钻机-我使用ATP水解酶活动暴露和激活卡和多功能,从而招募下游信号链接分子(图一)。4).115,116,117
MDA 5的结构和功能与钻机-I相似,DexD/H螺旋酶结构域在中间,N-端有两条卡,C-端有一条CTD,而MDA 5缺乏RD,因此不具有自抑制功能。与其他RLR相比,LGP 2没有卡,118,119因此,它不能吸收具有相同结构的分子来传递信号,但它可以通过rig-I和MDA 5调节病毒核酸的识别,从而防止RLR介导的耐药性。120,121,122,123LGP 2能负调控病毒dsRNA的识别,减少IFN和炎症因子的产生,最终抑制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124LGP 2在MDA 5介导的抗病毒反应中也起关键作用。125LGP 2在MDA 5特异性增强和干扰之间表现出浓度依赖性的转换.126最新的研究揭示了LGP 2介导的调节MDA 5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的机制基础。LGP 2有利于MDA 5纤维的组装,并与MDA 5结合,形成异种低聚物。127此外,LGP 2还能显着地诱导MDA 5卡域的暴露。128印度鲤鱼的细菌感染拉贝奥·罗希塔经dsRNA和多种PAMPs刺激后,LGP 2基因表达显著增加,提示LGP 2具有抗病毒和抗菌细胞质受体的作用。129
尽管RLR家族成员具有相似的结构,但他们通过配体识别域识别不同病毒的RNA。130Rig-i和mda 5都能识别病毒dsRNA,但它们的识别取决于dsRNA的长度。131我主要识别较短的dsRNA(<1000 bp)的病毒,而MDA 5则倾向于识别长链的dsRNA(>1000 bp).132此外,rig-i通过识别病毒的5‘-三磷酸RNA来介导抗病毒反应.1335‘-端三磷酸基团可被rig-i识别为非自组分,但经过翻译后修饰后,该分子不能被rig-I识别。134由于宿主细胞RNA在细胞核合成后需要经过不同程度的加工和修饰,这些结果表明,rig-I可以区分病毒dsRNA和内源性RNA。在细胞里,我主要识别流感病毒,135水泡性口炎病毒136仙台病毒和日本脑炎病毒137,138MDA 5主要识别小RNA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139,140MDA 5还参与了dsRNA类似物聚胞二酸(PolyI:C)的合成。以往的研究表明,丝状纤维是在RIP-I和MDA 5识别配体的过程中形成的,信号通路分别是从病毒dsRNA的尾部和内部启动的。141
虽然TLR 3、TLR 7、TLR 8和TLR 9在“Toll样受体”中被提及,但它们主要存在于内小体膜上。RLRs不仅可以在被多种病毒感染的细胞中表达,而且可以直接识别和感知存在于胞浆中的病毒产物和病毒颗粒。其抗病毒作用不容忽视。142
C型凝集素受体
CLRs属于吞噬性PRRs,也是目前研究中的一种受欢迎的受体。143吞噬细胞受体的功能不同于通过信号转导激活细胞的受体。它通过PRRs识别和结合PAMP,并将病原体放置在细胞质囊泡中,以便直接消化和消除以控制感染。144CLRs是一类在Ca参与下识别病原微生物表面碳水化合物的受体。+.145它在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某些组织细胞上表达。CLRs识别碳水化合物的能力是由碳水化合物识别域(CRD)介导的。146CLRs的CRD是一个致密的球形结构,这一区域称为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CTLD).147,148根据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的位置,CLRs分为跨膜受体和分泌受体。146,149,150分泌受体的主要代表是胶原凝集素家族(在“细胞外模式识别分子”下)。151跨膜受体根据其拓扑结构可分为Ⅰ型和Ⅱ型。152,153Ⅰ型受体的N端指向细胞外,含有多个CRD,而II型受体的N端指向细胞内,只有一个CRD。154,155研究表明,绝大多数CLRs作为活性膜相关受体参与抗原的表达,CLRs主要在DC、巨噬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上表达。145CLR是由两个二硫键连接的圆形结构。156CLR在细胞外至少包含一个CTLD,而胞内结构域不同。
甘露糖受体(MRS)属于单链跨膜分子。157,158,159MR的胞外段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8个连续的CTLD组成的近端膜,负责配体的内吞和转运;另一部分是富含半胱氨酸的凝集素结构域的远端膜端,它识别碳水化合物结合的硫酸化。160MR的内源性配体为溶酶体水解酶和髓过氧化物酶,以及病原体表达的富含甘露聚糖的结构。161,162
树突状细胞相关C型凝集素(Dectin)-1和Dectin-2是CLR家族的典型代表.163,164Dectin-1是一种在DC、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表达的Ⅱ型跨膜蛋白.165胞外区域是CTLD。细胞内的尾与免疫受体酪氨酸基激活基序(ITAM)相连,166表明该受体也具有信号转导功能。Dectin-1可以识别各种真菌,167包括酵母,168 白色念珠菌,169,170 卡氏肺孢子虫,171,172隐球菌,173,174还有曲霉菌。175,176Dectin-1的配体为β-1,3-葡聚糖,经配体识别和结合后,可通过酪氨酸激酶依赖和酪氨酸激酶无关途径激活下游信号。177,178糖基化是蛋白质(包括抗体)翻译后修饰的一种重要修饰,179它能显著改变蛋白质或抗体的结构和功能,也是免疫系统调节生物活性的关键机制。180糖基化异常常与恶性肿瘤有关。179因此,对糖基化糖聚糖分子的鉴定为人类传染病和恶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研究发现,Dectin-1能识别糖基化位点N-端天冬酰胺附近的芳香氨基酸和抗体的核心岩藻糖,不竞争β-葡聚糖的同一蛋白结合位点,因此,Dectin-1可以通过与核心岩藻糖的结合来调节IgG诱导的免疫应答。181
与Dectin-1不同的是,Dectin-2不包含ITAM序列,不具有信号转导功能.182Dectin-2主要识别真菌细胞壁中的α-mannan,并识别曼氏血吸虫鸡蛋抗原。183,184Dectin-2识别结合配体的分子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Decout等人185经纯化后发现对Dectin-2的刺激作用结核分枝杆菌甘露糖冠脂阿拉伯甘露聚糖需要(α1→2)连接的甘露糖组成帽.此外,Dectin-2还能识别其他细菌中的脂聚糖.185,186从上述两种配体的结构和功能关系来看,双甘露苷帽和多价相互作用是Dectin-2识别结合配体和传导信号所必需的。187
AIM 2样受体
ALRS是一种能识别细胞内DNA的新型PRRs。188,189C-末端是DNA结合区HIN-200,N-末端是PYD.189,190,191,192HIN-200结构域识别双链DNA并与其结合.N端pyd与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卡(Asc)的pyd结合,193,194从而促进炎症小体的形成,促进IL-1、β和IL-18的成熟和释放。195AIM 2的DNA结合亲和力及其炎症体活性均依赖于dsDNA,并可沿dsDNA组装成丝状结构。然而,没有dsDNA,它也可以形成丝在较高的蛋白质浓度。196,197,198ALRS不仅参与天然免疫应答,而且调节细胞凋亡,这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199
胞外可溶性模式识别分子
天然免疫反应的启动依赖于模式识别分子(PRMS)对PAMPs的识别,包括细胞PRRs和胞外可溶性PRMs。它们是一类能在血清中发挥抗菌作用的游离受体。200虽然天然免疫模式识别不具备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抗原特异性,但机体在病原微生物感染后产生的部分PRMs仍存在于血清中。一旦新的病原体入侵,它们也可以像抗菌分子一样与病原体结合,并发挥有效的作用。与细胞相关的PRRs不同,胞外可溶性PRMs是非特异性体液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201胞外可溶性PRMs由不同的分子家族组成,主要包括五肽,202收藏品和小说。203它们通常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它们识别各种致病因素,并通过补体激活来消除它们,204,205调理,206炎症调节的聚集和中和;另一种是它们与细胞相关的PRRs相互作用,并调节它们的功能,共同调节天然免疫反应。207
五肽具有五分子聚集的特点,在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包括短分子和长分子两大家族。208,209,210,211短分子家族称为急性相蛋白,以C反应蛋白(CRP)为代表。212,213,214血清淀粉样P组分215,216分别在人类和老鼠身上。这些分子主要由肝脏在炎症信号和白细胞介素刺激下产生。它们是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的非特异性蛋白质。机体感染或受伤后,血清水平迅速上升。CRP一般与钙中病原微生物表面表达的磷胆碱结合。+-依赖态度。217SAA能与细菌外膜蛋白A结合,并与TLRs相互作用。218,219在临床上,SAA和CRP常作为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但研究表明,SAA和CRP对非感染性疾病也有诊断价值,可作为疾病分类指标。220,221五肽长分子家族的代表是PTX 3,222这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有一个长的N端域。PTX 3是由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SMCs)和内皮细胞在多种炎症因子的调节下产生的。223PTX 3参与某些病原体的防御和炎症的调节。224,225,226由于PTX 3在炎症刺激条件下的表达急剧增加,可成为全身急性炎症和多种肿瘤的生物标志物。227在2019年冠状病毒病(新冠肺炎)患者中,循环和肺骨髓单核细胞及内皮细胞表达较高水平的PTX 3,PTX 3血浆浓度可作为判断急性胰腺炎近期死亡率的独立、较强的预后指标。228,229
凝集素主要包括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和表面活性剂蛋白(SP).151,230MBL是通过连接多个同质三聚体而形成的。三聚体的每个组成部分包括一个CRD,一个α螺旋和一个由胶原螺旋形成的主茎。231,232胶原的主茎将每个三聚体聚集成束。MBL由六个CRD组成。151CRD的末端可以识别甘露糖、岩藻糖、葡萄糖等多种病原体表面的糖结构。233,234,235涉及的病原体包括酵母、寄生虫、革兰氏菌等。236,237,238,239,240当每个CRD在同一三聚体或相邻三聚体之间的距离为45 oA时,最有利于配体结合。241其他家庭成员包括A和D,242它们存在于肺泡表面,是肺部重要的天然免疫防御分子。两者均由N端区、CRD区、颈部区、胶原样区等部分组成.243CRD识别和结合糖基。其生物学意义在于,它们可以选择性地识别对自身有害的微生物碳水化合物结构。244,245
无花果素的结构域类似于凝集素,但它能识别多种具有纤维蛋白原型碳水化合物识别结构的细菌。246,247它的配体是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LTA,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组分.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