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普通冷冠状病毒,如HCoV-229E,可诱导高水平的I型干扰素表达,而更具致病性和潜在致命性的冠状病毒SARS-CoV、SARS-CoV-2和MERS-CoV通常会诱导减弱的I型IFN应答。自从首次爆发sars以来,多项研究表明sars-cov和mers-cov使用各种机制来避免Ⅰ型IFN介导的免疫反应。13,22,23,24,25。SARS-CoV基因组编码4种结构蛋白(S、E、膜[M]和核衣壳蛋白[N])、16种非结构蛋白(NSPS)和其他辅助蛋白。值得注意的是,超过三分之一的sars-cov蛋白,包括结构蛋白,对Ⅰ型干扰素介导的抗病毒免疫反应有抑制作用。13,22,23,24,25。Sars-cov-2基因组与sars-cov基因组有82%的同源性,大部分sars-cov-2蛋白与相应的sars-cov蛋白有较高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Orf3b、orf 6和nsp 3除外。14。在sars-cov-2中ORF3b要短得多,只有22个氨基酸,而在sars-cov中只有154个氨基酸。14。在sars-cov和sars-cov-2之间,ORF 6和nsp 3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69%和76%。26。因此,许多SARS-CoV-2蛋白对Ⅰ型和Ⅲ型IFN反应的抑制作用与SARS-CoV蛋白相似。在新冠肺炎大流行开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些报道已经证实了SARS-CoV-2蛋白对干扰素反应的拮抗作用。
逃避天然免疫受体介导的病毒传感
Sars-cov-2和其他冠状病毒在双膜囊泡内复制,阻止细胞内rlrs识别dsrna复制中间体。27。此外,具有鸟嘌呤-N7-甲基转移酶活性的sars-cov的nsp 14对病毒RNA的修饰模拟了宿主mRNAs的5‘帽结构,使病毒rna能够有效地逃避rig-i检测到的病毒RNA。28,29。Nsp 16进一步修饰病毒RNA的帽状结构,该结构具有2‘-O-甲基转移酶活性,可阻止mda-5介导的病毒RNA传感。29。Nsp 15是所有已知冠状病毒中高度保守的内切酶,从负性病毒rna中切割5‘-聚尿苷序列,抑制mda-5介导的病毒rna的检测和随后的β生成。30.
天然免疫受体信号通路的抑制与IFN的产生
Sars-cov和mers-cov N蛋白结合到e3泛素连接酶TRIM 25的spry结构域,抑制TRIM 25介导的rip-i泛素化和活化,从而阻断Ⅰ型IFNs的产生,增加病毒的复制。31.
已证实sars-cov的orf9b蛋白定位于线粒体,启动aip 4 e3泛素连接酶介导的mavs降解,并抑制β的产生。32。利用HEK293T细胞对个体sars-cov-2蛋白的宿主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sars-cov-2 ORF9b与线粒体TOM 70相关,提示sars-cov-2的ORF9b也可能抑制线粒体中的mavs。33。通过ORF9b过表达实验进一步证实了ORF9b-TOM 70相互作用和ORF9b介导的对IFN-β表达的抑制作用。34。此外,宿主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Nsp 13和Nsp 15分别与TBK 1和TBK 1激活剂RNF 41相互作用,提示Nsp 13和Nsp 15可能抑制TBK 1介导的信号传导。33.
Sars-cov和sars-cov-2的nsp 3蛋白具有类木瓜蛋白酶活性。35。有趣的是,这些蛋白质还可以识别泛素和泛素样修饰剂isg 15,并作为去泛素和去泛素化酶。Sars-cov nsp 3从TRAF 3和TRAF 6中去除k63连接的泛素链,已被证明抑制tbk 1的活化和tLR 7的产生。35。Sars-cov nsp 3还被证明通过干扰sting-trf 3-tbk 1相互作用和irf 3磷酸化来抑制sars-cov nsp 3介导的Ⅰ型干扰素的产生。36,37,38。Sars-cov和sars-cov-2 nsp3蛋白有83%的同源性,但宿主底物偏好不同;sars-cov nsp 3主要针对泛素链,sars-cov-2 nsp3优先切割isg 15。39。SARS-CoV-2NSP3与ISG 15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显示,NSP 3与ISG 15的氨基端泛素样结构域有明显的相互作用,突出了这些相互作用的高度亲和力和特异性。此外,在病毒感染时,sars-cov-2 nsp3参与了irf 3的isg 15的切割,并减弱了Ⅰ型IFN的应答。39。值得注意的是,用特异性的小化学抑制剂grl-0617抑制sars-cov-2 nsp3的催化活性,提高了抗病毒的IFN反应,减少了病毒在受感染细胞中的复制。39.
Sars-cov-2 M蛋白与rig-i、trf 3、tbk 1和ikkε有物理联系,并将这些蛋白质固定在膜相关的隔间中,从而阻止irf 3/irf 7依赖tbk 1/ikkε活化,并产生Ⅰ型IFN。40.
Sars-CoV Nsp 1的过表达抑制病毒诱导的IRF 3和IFN-β启动子的二聚41。此外,sars-cov和sars-cov-2 nsp1蛋白与40年代核糖体亚单位相互作用,几乎完全关闭宿主蛋白翻译,包括干扰素-β的翻译,提示nsp1可能通过多种机制抑制干扰素的应答。42。冷冻电镜分析表明,sars-cov-2 nsp 1的c端螺旋结合并阻断核糖体的mrna进入通道。43。此外,sars-cov-2 nsp 1能有效地阻止病毒诱导的Ⅰ型和Ⅲ型ifn的表达,以及β诱导的isg表达。43。值得注意的是,缺乏核糖体结合活性的突变体nsp 1蛋白不能抑制病毒诱导的IFN的表达,提示抑制宿主蛋白的合成是nsp 1介导的干扰素逃避反应的主要机制。43。虽然nsp 1在全球范围内抑制了宿主mRNAs的翻译,但病毒mRNAs的5‘先导序列似乎可以避免这些转录本受到nsp 1介导的翻译抑制,从而优先产生病毒蛋白。44.
Sars-cov orf 3b的过表达抑制仙台病毒感染细胞中β的表达,而sars-cov-2 orf 3最近被证实抑制irf 3的核易位。45,46。尽管sars-cov-2中的orf3b与sars-cov中的正构体相比被截断,但sars-cov-2 orf3b对病毒诱导的ifc 3核易位及由此产生的β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46。原始的SARS-CoV ORF3b具有C-末端核定位序列(NLS),在胞浆和细胞核之间分布均匀,而SARS-CoV-2 ORF3b缺乏NLS,留在胞浆中,可能比SARS-CoV ORF3b更有效地将IRF 3固定在细胞核外。通过筛选1.7万个SARS-CoV-2序列,在两个相关和危重患者中分离出一个较长的SARS-CoV-2ORF3b变异体(56个氨基酸和22个氨基酸),表明该变异体对IFN-β产生的抑制作用比原始的SARS-CoV-2ORF3b更强。由于较长的变异体还含有一个错误的突变(L24M),抑制效应增加的机制尚不清楚。46.
Sars-cov-2的ORF 6也干扰IRF 3的核易位。47。Sars-cov-2 orf 6抑制干扰素-β启动子的活性,即使在irf 3的组成活性形式过表达后也是如此,这证实它阻止了iff 3激活下游β的产生。47.
NS4B蛋白(编码为ORF 4bMERS-CoV是一种磷酸二酯酶超家族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NS4b催化位点或nls的突变导致病毒刺激的干扰素-β和干扰素-λ1以及isgs的产生增加,表明NS4b通常抑制Ⅰ型和Ⅲ型干扰素的表达。48.
IFN受体信号转导抑制及ISG表达
Sars-cov orf 3a过表达在Huh 7细胞中诱导IFNAR 1磷酸化、泛素化和溶酶体介导的降解。49。然而,IFNAR 1表达降低对I型IFN信号和ISG诱导的影响在同一研究中没有直接测量。
Sars-cov的nsp 1、orf3b和orf 6蛋白不仅能抑制受病毒感染的细胞中β的表达,而且在外源重组ifn的存在下也能阻止isre的激活和isg的表达,提示这些因子可以阻断ifnr信号的表达。41,45。特别是,sars-cov nsp 1抑制了STAT 1的酪氨酸磷酸化和ISRE启动子活性的激活。41。相反,sars-cov的ORF3b和ORF 6不影响IFN-β诱导的STAT 1酪氨酸磷酸化。45。然而,sars-CoV ORF 6而不是ORF3b对STAT 1的核易位有抑制作用。45。ORF 6还被证明定位在sars-cov感染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上,并通过将核蛋白α2和核蛋白β1拴在膜上破坏核导入复合物的形成。50。与sars-cov ORF 6类似,sars-cov-2 orf 6在不影响sars-cov ORF 6磷酸化的情况下,抑制干扰素-β-刺激的核转位,从而抑制isre启动子的活性和isg的表达。47.
Sars-cov-2N蛋白的过表达可抑制仙台病毒感染的HEK293T细胞和重组β刺激的HEK293T细胞中STAT 1和STAT 2的磷酸化和核转位,提示N蛋白抑制IFNAR信号转导。51。此外,在过表达N蛋白的Huh 7细胞中,sars-cov-2 RNA的复制明显增强,isg的表达明显减弱。51.
Nsp 1、nsp 7、nsp 9和nsp 16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宿主蛋白质的合成和转运,从而阻止高效表达isg。43,44。如前所述,nsp 1阻止mRNA进入核糖体,从而抑制宿主蛋白的翻译。43。Nsp 16与剪接小体u1和u2组分的亲mrna识别位点结合,并破坏包括mRNAs在内的多个干扰素应答基因的全局mrna剪接。44。Sars-cov-2,nsp 7和nsp 9通过与信号识别粒子(Srp)结合,抑制分泌和膜蛋白的转运。44。SRP通常与分泌或膜整合的新生蛋白中的信号肽相互作用,介导它们进入内质网。Nsp 7和nsp 9与sars-cov-2的结合破坏了srp依赖的宿主蛋白的分泌,减少了对sars-cov-2感染的IFN应答。44.
ISG函数的抑制
摘要寡腺苷酸合成酶是具有抗病毒功能的主要ISG之一。52。由ATP合成2‘,5’-寡腺苷酸与病毒dsRNA结合,生成的2‘,5’-寡聚腺苷酸引发核糖核酸酶L(RNase L)的同源化和激活,RNase L在稳定状态下以非活性形式表达。激活的RNase L切割宿主和病毒的ssRNA,导致翻译停止和随后的细胞死亡,并阻止病毒的复制和传播。MERS-CoV NS4B不仅抑制病毒诱导的Ⅰ型和Ⅲ型IFNs的表达,而且通过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切割2‘,5’-寡聚腺苷酸盐,从而拮抗美洲组织-核糖核酸酶L途径的抗病毒作用。53.
大量的sars-cov和sars-cov-2蛋白在不同水平的宿主IFN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抑制作用,从最初的病毒感应到isgs的抗病毒效应功能(表)。1),提示这些病毒阻断宿主IFN途径是非常有益的。然而,这些抑制作用只在病毒感染的细胞内起作用,病毒蛋白存在于细胞质中,而不存在于非受感染的先天免疫细胞中,如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