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研究表明E 2 转化生长因子β通过下调细胞内穿孔素、GZA或GZB的表达,直接抑制EM CD8+T细胞的杀伤活性。此外,我们还证明了E 2 直接作用于CD8+T细胞抑制杀伤,P无直接作用。但P能抑制EM上皮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这可能是体内控制细胞毒活性的间接机制。总体上,如图所示。 7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人类子宫内膜中激素依赖的直接和间接机制能够抑制绝经前妇女在月经周期分泌期的CD8+T细胞溶解能力,如果没有这种机制,成功的植入和怀孕是不可能发生的。
图7 雌二醇和孕酮调节月经周期分泌期子宫内膜CD8+T细胞的杀伤活性。图示月经周期分泌期子宫内膜中性激素与CD8+T细胞的复杂关系 1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E 2 和 P 在调节适应性免疫方面发挥核心作用,从而优化成功妊娠的条件。 22 。例如,孕酮是由卵巢合成的,排卵后的峰值是为植入做准备。我们的发现表明,作为对 P ,但不是E 2 上皮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进入与CD8+T细胞毗邻的基底外侧(组织)室,从而降低细胞内穿孔素和GZA含量,降低细胞溶解潜能。有趣的是, P CD8+T细胞无直接作用。伴随着间接效应 P ,E 2 ,在排卵时达到高峰,在整个周期分泌阶段下降,然后上升。 23 通过对CD8+T细胞的直接作用,降低穿孔素和GZA含量,从而抑制子宫内膜CD8+T细胞的适应活性。
CD8+T细胞是免疫保护的关键效应细胞,但其在子宫内膜中的功能受到严格调控,以避免排斥半异基因胎儿。 1 ,24 。我们先前的研究表明,与绝经后妇女相比,绝经前妇女EM CD8+T细胞毒性活动受到抑制,尤其是在月经周期的分泌期,这表明性激素是CD8+T细胞毒性的关键调节因子。 10 ,11 。然而,性激素在抑制EM、CD8+T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方面的直接作用还未见报道。因此,我们研究性激素是否直接参与抑制绝经前妇女CD8+T细胞的细胞毒性活动。
我们发现E 2 直接抑制EM CD8+T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能力的降低是由于CD8+T细胞中细胞毒性分子穿孔素和GZA表达减少所致。与我们的研究相反,我们的研究没有显示E的作用。 2 关于GZB表达式,Navarro等人。 14 发现E 2 增加GZB在血液中的表达。观察到的差异很可能是因为他们使用了含有CD8+T细胞的Buffy外套血悬液,这些T细胞经逆转录病毒传递和激活,而我们则使用纯化的EM CD8+T细胞来测量E的作用。 2 。此外,为了检测GZB的产生,他们使用了含有CD4+和CD8+T细胞的总T细胞,而我们使用的是纯化的CD8+T细胞。活化状态是否改变EM CD8+T细胞对E的反应性 2 仍有待确定。
与E相反 2 P对EM CD8+T细胞的杀伤活性和细胞毒颗粒含量无直接影响。这种缺乏效应可能是由于此前报道的CD8+T细胞缺乏核P受体所致。 25 并与P治疗外周血CD8+T细胞后P细胞因子产生和T细胞增殖减少的结果作了对比,作者将此归因于P膜受体。 15 。这些差异表明P效应对P受体的存在或外周血CD8+T细胞与EM CD8+T细胞功能差异有一定的特异性。
证实了我们先前的结果,我们发现在短期治疗后,mtfβ迅速抑制了EM的细胞毒性功能。 11 。在本研究中,我们证明TFGβ的抑制作用是由于细胞内细胞毒性分子(穿孔素、GZA和GZB)的减少所致。鉴于在我们的实验环境中,细胞在细胞毒性分析之前和细胞内毒性分子评估前分别用转化生长因子β预处理2h和48h,其快速调节细胞毒性能力的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其他研究表明穿孔素和颗粒酶协同诱导CD8+T细胞识别的靶细胞凋亡。 26 。除了减少GZA和GZB外,我们的发现还显示穿孔素的细胞内含量和阳性细胞百分比都有所下降。这与其他报道的结果是一致的:转化生长因子β通过减少胃肠道穿孔素阳性的CD8+T细胞数量而抑制细胞毒性功能。 17 这可能是转化生长因子β调控组织中CD8+T细胞杀伤活性的一般机制之一。据我们所知,我们的发现首先证明了E 2 培养的转化生长因子β既能降低穿孔素阳性CD8+T细胞的百分率,又能降低细胞内毒性分子的含量。
我们和其他人已经证明转化生长因子β是由frt的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在啮齿动物模型的激素控制下产生的。 18 ,19 。有趣的是,在人的子宫内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在月经周期的分泌期增加。 27 ,当EM CD8+T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受到最大抑制时 10 ,11 。我们的研究扩展了这些发现,证明P直接作用于人EM上皮细胞,刺激转化生长因子β的分泌。有趣的是,我们发现E 2 对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的产生没有影响,这与我们以前在啮齿动物模型上的研究结果形成对比。 18 。与我们的结果一致的是,早期对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研究还发现,P在子宫内膜中增加了β2的mrna。 28 。我们以前已经证明了E的广泛作用。 2 治疗上皮细胞,包括刺激细胞内基因,如胞浆5‘-核苷酸酶和P受体 29 与其他具有广泛抗菌、抗病毒和抗真菌活性的抗菌肽一起分泌。 21 ,30 。我们在本研究中的发现强调了激素对上皮细胞的选择性作用。其分泌后是否对磷有反应,其他激素依赖的步骤是否进一步加工转化生长因子β以提高生物活性仍有待确定。 31 ,32 。综合来看,这些发现表明E 2 P通过间接作用于上皮细胞,增加转化生长因子β的产生,从而精确地调节子宫内膜的适应性免疫。
月经周期分为增殖期和分泌期,在此期间发生受精和着床。另一些研究表明,排卵后不久,在月经周期的分泌期,P水平急剧上升,维持10-12天。33 。伴随着P的增加,E中分泌上升。 2 这是植入所必需的。相反,周期的增殖期主要是E。 2 。这些激素变化控制着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的周期性重塑,以优化植入条件。根据我们在本研究中的发现,我们建议在绝经前妇女中,E。 2 直接抑制EM、CD8+T细胞的杀伤活性,降低细胞内穿孔素和GZA的含量。在排卵和子宫内膜特有的情况下,P诱导上皮细胞产生转化生长因子β,进而作用于EM CD8+T细胞,进一步抑制细胞毒活性,降低穿孔素、GZA和GZB的表达,在月经周期分泌期达到最大抑制作用。 7 ).
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绝经后妇女的细胞毒活性显著增加。 10 ,11 。绝经后性激素水平(E) 2 P)下降,保持低位不变。我们在这项研究中的结果表明,性激素的降低消除了EM CD8+T细胞的直接和间接抑制机制,从而增加了细胞毒性活性和细胞内细胞毒性分子的含量,这与我们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 11 .
我们和其他人已经证明,CD8+T细胞在子宫内膜由CD 103+和CD 103−T细胞组成,可能分别代表组织驻留T细胞和非驻留记忆T细胞。我们发现CD 103−细胞毒性活性和细胞内毒性分子含量明显高于CD 103+EM CD8+T细胞。 11 。在这里,我们研究了E的调节效应。 2 转化生长因子β优先于任何一组。我们发现E 2 转化生长因子β同样影响CD 103+和CD 103−CD8+T细胞,降低细胞毒分子的含量。这些发现表明,组织型和非常驻型CD8+T细胞同样容易受到性激素的调节,而向组织居住状态的转变不会改变性激素和组织环境对调节的敏感性。我们的结果也与我们先前观察到的绝经后妇女CD 103−和CD 103+CD8+T细胞相比,GZB表达降低,GZA表达增加。 11 。这提示绝经后性激素抑制的消除会引起细胞内细胞毒性分子含量的变化。
考虑到月经后的细胞毒活性在月经周期的卵泡期恢复。 10 ,11 提示P和β的缺失可逆转细胞内颗粒含量和溶细胞活性,也可能是新的CD8+T细胞进入子宫内膜。从体外中和转化生长因子β部分恢复肠道CD8+T细胞穿孔素表达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细胞溶解能力是可以恢复的。 17 。此外,我们使用一种能阻断EM CD8+T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的抑制剂,在某些样本中挽救了细胞毒活性。 11 。细胞溶解电位是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恢复,还是随着月经周期的开始而增加CD8+T细胞进入子宫内膜,仍有待确定。进一步阐明EM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及其对成功繁殖和预防包括HIV在内的性传播疾病的意义,将为开发针对FRT的疫苗和免疫疗法提供必要的信息。
关于研究的局限性,除了在我们的研究中涉及的机制外,还有待于探索调节性激素对细胞毒性活动的替代机制。例如,当我们检测到E之后细胞毒性分子水平明显降低的时候 2 治疗,观察到的效果是否由E的直接作用所致 2 细胞毒性分子的产生或CD8+T细胞活化程度的降低仍有待确定。此外,除穿孔素/颗粒酶途径外,Fas/FASL通路还介导细胞死亡。 34 。在初步研究中,我们观察到EM CD8+T细胞在静息条件下与激素共同孵育后,对细胞产生sFASL无明显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Fas/FASL通路是否被E显著改变。 2 T细胞刺激后,Fas/FASL通路对EM CD8+T细胞毒性作用的潜在贡献。
另一个在本研究中未涉及的重要方面是性激素改变T细胞脱颗粒的程度。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绝经后CD8+T细胞的脱颗粒能力明显增强。 11 暗示性激素在调控脱颗粒能力中的潜在作用。今后需要进行研究,以调查E在多大程度上 2 P直接修饰CD8+T细胞脱颗粒。此外,除了细胞毒性分子外,frt CD8+T细胞在刺激后还能分泌和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包括干扰素-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 35 。在初步研究中,我们观察了E对CD8+T细胞分泌干扰素-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2 但是,刺激后细胞因子的产生是否被性激素所改变仍有待于今后的研究。
虽然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D8+T细胞上,但要充分了解月经周期中细胞毒性活性的调控,就需要对CD4+T细胞和NK细胞进行功能评价。我们以前证实绝经后妇女EM中CD4+T细胞比例下降 9 。然而,E是否 2 而P改变EM CD4+T细胞在月经周期中的存在和功能是未知的。子宫内膜NK细胞与CD8+T细胞具有重叠的细胞毒性作用,其数量从增殖期的约3%增加到分泌期的30%。 36 ,37 ,38 围绕着螺旋动脉 39 ,由于趋化和增殖增加。性激素是否直接影响子宫内膜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尚不清楚。以前使用外周血NK细胞的研究显示,月经周期对细胞毒性的影响是自相矛盾的。 40 ,41 。然而,其他人已经证明,子宫内膜NK细胞在增生早期比月经周期的其他阶段具有更低的细胞毒性。 42 。这些发现共同提示性激素可以调节多种细胞类型的细胞毒性活动,这是一个更大的计划的一部分,以优化FRT成功繁殖的条件。
总之,我们的研究证实了两种调节子宫内膜CD8+T细胞毒性功能的激素依赖性调节机制,其中一种机制与E的直接作用有关。 2 另一种是P介导的上皮细胞产生转化生长因子β的间接作用。对E的回应 2 转化生长因子β、CD 103+和CD 103−CD8+T细胞溶解电位被抑制。这些结果对于我们了解月经周期、怀孕期间和绝经后细胞毒性活动的激素调节,以及预防和控制性传播感染和妇科癌症的治疗药物的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