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的变化是不同的重构机制的结果,主要有四个过程:(1)ECM沉积,改变ECM组分的丰度和组成,从而影响ECM的生物化学和力学性能;(2)在翻译后的水平上进行化学修饰,从而改变ECM的生化性质和结构特征。1A );(3)蛋白质降解,释放生物活性的ECM片段和ECM结合因子,可能是释放细胞限制所必需的,例如迁移障碍(图1)。 1B (4)力介导的物理重构,它通过排列ECM纤维和打开细胞迁移通道来影响ECM的组织(如图所示)。 1C ).
图1:ECM重构机制。 a ECM沉积和修饰:以胶原为例,合成前胶原并将其转运到高尔基体,使其成为前胶原α链。这种前胶原分子经过几次翻译后修饰(PTMS)来修饰其性质.PTM包括糖基化、亲肽排列、二硫键形成和羟基化.前胶原链赖氨酸羟基化,允许自发地在细胞内形成三螺旋,并分泌到细胞外空间。在这里,C端和N端的亲肽被产生胶原纤维的蛋白酶切割.为了进一步组装胶原纤维,胶原纤维通过LOX交联. b ECM降解:包括MMPs在内的蛋白酶切割ECM蛋白,释放基质结合生长因子(Gfs)和细胞因子,以及包括基质因子在内的ECM片段,并消除细胞迁移的障碍。 c 力介导的ECM重构:整合素与ECM分子结合,向ECM分子施加力.这可以改变ECM分子的构象,从而将支持自组装的结合位点暴露为纤维,从而诱导纤维排列。整合素在这一修饰过程中施加的机械力也会导致基底膜的非蛋白降解,从而导致癌细胞的侵袭。
组织同质性依赖于ECM沉积、修饰、降解和组织结构之间的紧密调节,从而产生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ECM特性。改变单个元素可以改变ECM重塑事件的微妙平衡。ECM的改变对复杂的细胞信号网络有影响,因为ECM组分是整合素、合成酶和受体酪氨酸激酶等多种细胞表面受体的配体。因此,毫不奇怪的是,癌细胞和肿瘤相关的基质细胞改变了所有四种ECM重构机制,创造了一种积极促进肿瘤病理的支持肿瘤的基质(图一)。 2 )12 .
图2:原发性肿瘤的ECM重构。 a , b 肿瘤衍生因子激活基质细胞,基质细胞分化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导致大量ECM组分与癌细胞一起分泌和沉积。 c ECM-修饰酶,如肿瘤细胞表达的LOX,钙纤维交联和排列胶原纤维,这增加了肿瘤周围的基质硬度,和 e T细胞为逃避免疫监视而形成的物理屏障。 d 增加的基质刚度促进ECM组分与肿瘤细胞表面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触发由整合素介导的机械信号传递。 f 为了维持肿瘤形成的微环境,肿瘤细胞和常驻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GFS),分化和吸收骨髓源性细胞(BMDC)。 g BMDC、CAFs和肿瘤细胞分泌ECM降解蛋白酶,包括MMPs,这些蛋白酶是由细胞表面结合的(如MT1-MMP)或分泌的(如MMP-9)。 h 蛋白水解ECM降解产生生物活性基质 i 发布矩阵绑定的GFS。这些因子诱导促肿瘤细胞外基质信号,促进肿瘤的增殖、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 j 这些对ECM的联合改变创造了一个缺氧的环境。中性粒细胞分泌强有力的MMP-9,降解ECM,释放基质结合的VEGF,形成新的血管生成的浓度梯度。 k 在密集的ECM刺激下,肿瘤细胞可能获得内皮样功能,并模拟连接血管的血管。
致瘤ECM的细胞沉积 原则上,ECM组件可以由任何单元产生和沉积。肿瘤细胞本身表现出ECM组分的改变,如胶原I、Ⅲ和ECM修饰酶,如赖氨酸氧化酶(LOX)和类LOX蛋白(LOXL)(图1)。 2A )12 ,13 ,14 ,15 。然而,无论是在健康组织还是在肿瘤中,间质基质中ECM的主要产生者是成纤维细胞,特别是在激活并转化成肌成纤维细胞时;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也是显著的,这取决于组织和背景。 16 。肌成纤维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联合表型特征,它们分别分泌ECM,发挥收缩功能,使ECM的拓扑结构发生机械改变。它们可以来源于不同的细胞类型,主要特征是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重新表达,尽管在不同的条件下还存在其他的肌成纤维细胞标记物(参考文献综述)。 16 ,17 )。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是由多种促炎因子触发的。 18 ,最重要的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19 。肌成纤维细胞对ECM的重塑是组织再生和创面修复等重要的生理过程,包括修复后的失活。然而,持续的炎症刺激和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肿瘤细胞)随后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会产生去管制、过度增殖和过度活跃的肌成纤维细胞,这是纤维化和癌症等病理条件下的主要罪魁祸首。 20 .
肿瘤细胞主要负责组织基质细胞的收集和激活,基质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ECM组分的主要储存者(图1)。 2B )通过分泌多种促纤维生长因子和炎症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 21 。最近的证据表明,这些间质激活信号中有几个可以在外显子中分泌,这可能影响到肌成纤维细胞表型的激活和分化,因为与非胞体转化生长因子-β相比,胞体转化生长因子-β促进成纤维细胞产生成纤维细胞中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22 .
肿瘤来源的激活因子诱导基质细胞向所谓的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分化,后者作为肌成纤维细胞发挥作用,并重塑ECM以支持肿瘤的生长。 17 ,20 ,23 ,24 。这些活化的基质细胞有多种来源,主要包括组织内的成纤维细胞或骨髓来源的成纤维细胞。 25 ,例如,脂肪细胞 26 。有趣的是,应激诱导的卵巢癌细胞内肾上腺素能信号也能激活cfs,使其沉积大量的胶原,β阻滞剂可以抑制胶原沉积。 27 。此外,在老年组织中,基质细胞表现出ECM重塑特性的改变,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支持肿瘤发展和转移的趋化因子的表达变化。 28 。在黑色素瘤中,老年成纤维细胞表达的ECM修饰蛋白透明质酸和蛋白多糖连接蛋白1(HAPLN 1)含量较低,导致淋巴管完整性下降和转移增加。 29 。肿瘤ECM的改变也能进一步激活前向机制中的基质细胞。 30 ,31 .
CAFs的ECM沉积可能与其在肿瘤中的空间排列有关。在胰管腺癌中,与癌旁细胞直接相互作用的cff表现出活跃的ft-β信号和沉积胶原,而距离较远的cff也被肿瘤细胞激活,但对β无反应,通过表达IL-6或抗原提呈等细胞因子而沉积HA并建立一个促肿瘤的炎症环境。 32 ,33 ,34 这促进了免疫细胞的招募和激活,如下文所述,免疫细胞有助于建立癌症利基。
值得注意的是,CAFs的亚群还通过独立于ECM重构的机制来支持肿瘤的生长,例如促进癌细胞的干细胞生长或防止T细胞识别癌细胞。 35 ,36 。CAFs还可能具有抑制肿瘤的功能,例如抑制肿瘤血管或支持免疫监视,因为在PDAC小鼠模型中对cfs的消融导致了一种更具有侵袭性的肿瘤表型,这也与患者的数据相关。 37 ,38 。因此,CAFs的异质性、空间分布和潜在的塑性特性需要在肿瘤基质室的背景下仔细考虑。
癌症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变化 ECM组分具有抑瘤和促瘤作用.例如,视其分子量而定,透明质酸(HA)作为抑癌剂或肿瘤促进剂发挥作用(在Bohaumtizky等人中作了评述)。 39 )。寿命最长的啮齿动物裸鼠的抗肿瘤能力涉及到一种独特的高分子质量HA(HM-HA)的表达,它是ECM的主要组成部分。HMM-HA通过CD 44受体信号激活关键抑癌基因的表达 40 ,导致超敏感的细胞周期阻滞,这是肿瘤抑制的共同机制。 41 。相反,高水平的HA,特别是少量的HA寡糖(LMM-HA),与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肿瘤的预后不良有关。 42 ,43 ,44 ,45 ,46 。在这种情况下,HA合成酶和HA降解的透明质酸酶导致LMM-HA的积累。 42 ,47 。LMM-HA直接与调节促肿瘤信号级联的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 48 ,包括糖酵解,肿瘤的主要能量来源,并促进迁移。 49 。通过CD 44发出的lmm-HA信号也能增强细胞对压力的抵抗力,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 50 .
ECM最常见的致瘤性改变是纤维胶原沉积增多。 13 ,51 ,52 具有直接促进肿瘤的特性。此外,主要ECM组分,包括纤维连接蛋白、HA和Tnascin C在间质基质中沉积增多,导致一种称为软骨增生的纤维化表型,类似于在器官纤维化期间所观察到的改变。摘要发育不良是乳腺癌和PDAC等多种癌症的主要特征,与预后不良有关。 53 ,54 ,55 。例如,在小鼠乳腺癌模型中,I型胶原沉积增多导致肿瘤形成和转移的发展,直接将ECM重塑与体内侵袭性肿瘤进展联系在一起。 56 。此外,V型胶原与乳腺癌中有丝分裂信号的改变有关。它能增强表面蛋白多糖gpc 1(Gpc 1)的共受体能力,修饰FGF-2信号,促进细胞增殖。 56 ,57 .
分析ECM中复杂的全球变化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癌症。 58 。独特的ECM信号,是某些肿瘤在肿瘤进展过程中变化的特征,是临床结果的预测。 59 ,60 ,61 。ECM的联合病理改变提供了一个蛋白质指纹,通过释放特定于癌症的ecm片段进入循环,这可能对肺癌、卵巢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有诊断意义。 62 ,63 ,64 。此外,即使在肿瘤发生之前,I型胶原和蛋白多糖沉积增多也会导致乳腺密度增加,这是乳腺癌发展的最大独立危险因素(Box)。 1 )65 ,66 ,67 .
框1乳腺密度与癌症风险 在乳腺中,乳房X线密度表明乳腺癌的风险更高,用于预防筛查。 276 ,277 。高乳腺摄影密度是通过增加ECM(如胶原和蛋白多糖)沉积和进一步的交联和排列事件来实现的,所有这些都会导致乳腺组织变硬。荷尔蒙、炎症和环境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可能都会影响乳房密度。 276 ,277 。到目前为止,触发这些ECM改变的详细的潜在机制以及乳腺密度如何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278 还不清楚。
乳腺癌的风险还受到乳腺在不同生殖状态下所经历的基本变化的影响,这些变化的特征是ECM的深刻重塑过程。 279 。怀孕是否保护或促进乳腺癌仍然是有争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妇女在第一次生育期间的年龄。 280 。在怀孕期间,乳房上皮和组织基质被强烈重塑,为哺乳做准备。经过护理,乳腺体和周围的乳腺基质在一个叫做退化的过程中被重塑为怀孕前的状态。这些改造过程非常迅速和全面。每种状态的特征都是ECM丰度和组成的巨大变化。怀孕后,乳房保持较发达的小叶结构。 281 ,这也可能影响乳腺上皮细胞类型的比例。 282 。此外,与妊娠前(无孕)状态相比,即使是完全退化的乳腺也显示出更多的ECM成分,特别是I型胶原。 283 。在退化过程中,由多种上调的MMPs介导的大量ECM蛋白水解导致基底膜的破坏和降解,从而分离上皮细胞,引发不必要的分泌性乳腺上皮细胞死亡。高的MMP活性还会导致生物活性基质蛋白、基质因子和生长因子的释放,以及ECM清除免疫细胞的合成。 284 。有趣的是,在退化过程中,ecm的重构与炎症和伤口愈合过程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这也被证明是通过亲炎症的tf-β为癌症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真正的环境。 285 。这些炎症条件和基底膜屏障功能的丧失共同创造了一个致癌的环境,这可能会增加患更侵袭性乳腺癌的风险。 280 .
癌组织中ECM的改变及组织结构的变化 ECM蛋白一旦合成,就会在细胞内外进行翻译后修饰(Ptm),从而提高细胞的复杂性和三维组织(表)。 1 ,由Yuzhalin等人评论。 68 )。ECM组分的翻译后修饰影响到与其他分子和细胞受体的基质相互作用、组织内的定位和ECM的降解。 69 。我们在下面详述了几个关键的翻译后修饰是如何在癌变的环境中被改变的.
表1 ECM和ECM相关分子的翻译后修饰及其在癌症中的意义。 例如,胶原链被合成为长前体(原),通过各种翻译后修饰进一步修饰,例如,通过添加半乳糖和葡萄糖使赖氨酸和羟赖氨酸残基糖基化;赖氨酸残基通过赖氨酸水解酶羟基化(由前胶原-赖氨酸-2-氧戊二酸酶(Plod)基因编码)。 70 ,71 ,72 。这些经过修饰的原乳链形成三重螺旋,由蛋白酶进一步体外加工,形成胶原纤维。此外,胶原纤维是共价交联的细胞外LOX和LOXLs,这是必要的正确的胶原纤维组装,并提高抗拉强度和刚度(图一)。 2C )73 ,74 ,75 (由Mouw和Weaver审查 4 )。组织转谷氨酰胺酶2(TG2)交联ECM分子,如纤维连接蛋白、hspg、纤维蛋白原和Ⅳ型胶原 68 由谷氨酰胺残基转化为另一个蛋白质链的赖氨酸残基的氨基。这个转氨化过程形成了共价的N-γ-谷氨酰基-ɛ-赖氨酸-异肽键,它们对蛋白质的降解具有抗性。 69 .
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这些翻译后修饰的改变会引起ECM结构上的形态学改变,这表明了肿瘤的进展并影响了肿瘤细胞的运动。 76 ,77 。在正常软组织中,间质基质中的胶原纤维呈卷曲状排列,平行于上皮层。 5 。这些卷曲的Ⅰ型胶原纤维在非肿瘤性乳腺组织中的高沉积可通过激活抑制肿瘤的表型,如上调编码细胞-细胞连接成分的基因,以及下调间充质特异性和金属蛋白酶编码基因,来保护肿瘤的发展。 78 。然而,在乳腺癌中,靠近肿瘤边界的胶原纤维是线性化的,垂直定向的,支持侵袭性肿瘤的生长。 15 ,79 。此外,在癌症中,plds,lox和tg2也经常被过度表达。 68 这与力介导的ECM重构事件一起,导致ECM分子的交联和线性化增加.
大多数细胞外和跨膜蛋白是糖化的。跨膜糖蛋白作为ECM分子的受体,例如CD 44高度糖基化,其ECM配体HA是糖胺聚糖。其他糖基化ECM分子包括与生长因子结合的hspgs和修饰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的hspgs。 80 。膜锚定糖蛋白,连同糖脂和多糖,在细胞表面形成一个复杂而不均匀的结构,称为糖萼,与ECM相互作用。 81 。糖萼介导细胞-ECM,细胞-细胞相互作用(例如,在免疫细胞监视期间)。 82 ,83 )、生长因子的结合和机械反应 84 。有趣的是,表面蛋白的糖基化模式在癌症中经常发生变化,并可能促进病理细胞行为。 84 ,85 ,86 。肿瘤细胞在细胞表面增加大量糖蛋白。由此产生的块状糖萼可以将张力作用于ECM结合的整合素,这是ECM组分的重要受体,导致整合素聚集,从而增加促肿瘤整合素信号。 84 .
ECM组分的修饰也会影响其与生长因子结合的能力。细胞外HSPGS通过储存多种生长因子而调节各种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的活性,而这些因子的释放受胞外修饰酶如硫酸化酶(Sulfs)的调节。在许多癌症中,Sulfs是不受调控的,它改变了HSPG的硫酸化模式,影响了生长因子的结合。Sulf 1可以起到抑瘤作用,而Sulf 2可以激活促肿瘤信号通路。 87 ,88 ,89 。在卵巢癌和肝细胞癌中,Sulf 1被下调,从而阻止了Sulf 1介导的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的失活。 90 ,91 。然而,Sulf 2在体外支持Wnt和PDGFRα信号。 92 ,93 。由于Sulfs细胞外作用,基质细胞很可能参与了肿瘤ECM中的SULF水平。虽然这两种SULF亚型的底物特异性相似,但相互矛盾的研究,特别是对Sulf 1的研究表明,HSPG修饰的功能后果可能取决于实验条件(体外和体内)、背景和肿瘤或肿瘤亚型。
致瘤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ECM被MMPs、崩解素和金属蛋白酶(ADAMS)、凝血酶素基序分解和金属蛋白酶(ADAMTS)以及丝氨酸、半胱甘肽和苏氨酸残基特异切割的蛋白酶切割和降解(参考文献综述)。 10 ,94 )。这些蛋白酶主要由基质细胞分泌,包括吸收的骨髓来源细胞,以及癌细胞(如图所示)。 2F-g )。几种蛋白酶由激活级联调节,不同的蛋白酶以不活跃的亲形式分泌或与ecm结合,由其他蛋白酶释放和激活。 9 。蛋白酶的活性被蛋白酶抑制剂(如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所抵消。 95 。不同蛋白酶的底物仍未被完全了解。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最新进展使得有针对性的去Gradomics研究能够从蛋白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中识别出精确的蛋白酶裂解靶点。 96 ,97 。这些研究表明,与可溶性蛋白酶相比,蛋白酶在与细胞膜结合时会切割不同的底物。ADAM 10和17是膜锚定的,ADAM 8可以释放它们的外显子。可溶性外显子结构域表现出不同的靶特异性。 98 .
ECM组分的蛋白水解降解可能同时具有促肿瘤作用。 73 ,94 抗肿瘤 99 ,100 。MMP抑制剂,旨在阻止ECM重塑和减少侵袭,到目前为止,在临床试验中表现不佳,可能是由于MMPs的多向性作用。 99 。例如,MMP-8具有促进肿瘤的功能,癌细胞中MMP-8的过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下降有关。 101 还有肝细胞癌 102 。然而,MMP-8也具有抗肿瘤活性,因为MMP-8在体外减少了癌细胞的侵袭,而MMP-8的低表达与口腔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有关。 103 。此外,MMP-8在小鼠体内的缺失增加了对化学诱导的皮肤肿瘤的易感性,表达MMP-8的中性粒细胞的骨髓移植恢复了对肿瘤的保护作用。 104 。这些相互矛盾的结果突出了ECM降解酶对肿瘤生长和侵袭的环境依赖性作用.
肿瘤和基质细胞表达的ECM降解蛋白酶在肿瘤进展过程中具有多种功能。 9 。首先,ECM组分的蛋白降解使正常ECM逐渐被破坏并被肿瘤源性ECM所取代.其次,ECM降解是癌细胞运动的重要驱动因素(见下文)。第三,生长因子等可溶性信号分子的ECM结合使其不溶性和不活跃,蛋白酶的作用使其释放。例如,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具有高亲和力。 105 。肿瘤中蛋白酶活性的增强导致ECM降解,释放ECM结合的生长因子,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图1)。 2I ).
最后,长ECM组分的切割产生生物活性较短的片段,与全长ECM组分相比,这些碎片具有不同的功能,可以是亲致瘤的,也可以是抗肿瘤的。这些片段通常含有类似于趋化因子或细胞因子的结构,因此被称为基质因子。 2H ,参见参考文献。 106 ,107 )。Matrikines在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促进和抑制血管生成的性质来平衡血管生成开关(文献综述)。 108 )。本文描述了几种基底膜胶原nc1结构域的抗血管生成功能。 109 ,110 ,如基质内皮抑素 108 ,111 。Ⅳ型胶原α3链的一个特定结构域通过抑制膜型1-基质金属蛋白酶(MT1-MMP-或MMP 14)和整合素β3的表达而具有抗肿瘤作用,从而导致肿瘤细胞迁移能力受损。 112 。另一方面,各种弹性蛋白衍生的基质因子,如Val-Gly-Val-Ala-Pro-Gly(VGVAPG)或Ala-Gly-Val-Pro-Gly(AGVPGLGVG)都能促进肿瘤的进展。 113 。这些ECM片段是通过不同的蛋白酶(弹性蛋白酶)降解弹性蛋白的产物。 114 和MMPs 115 。这些基质因子也能诱导MMP的表达和激活,包括mt1-MMP和MMP-2,这将解释它们的促肿瘤特性。 116 .
总之,ECM降解的联合促肿瘤功能凸显了蛋白酶在肿瘤进展中的重要性.蛋白酶活性可以用蛋白质水解活性矩阵分析法(PRAMA)实时测定.以FRET为底物的多肽的切割模式与纯化的蛋白酶相比,反映了特定的酶活性。该方法可以检测脑脊液等病人标本中蛋白酶活性的增强,表明肿瘤性脑膜炎和脑转移。 117 .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ECM的蛋白分解外,MMPs还具有显著的非蛋白分解功能,可以改变肿瘤的进展。例如,MMP-3结合并抑制非规范Wnt5b,从而增加规范Wnt信号。 9 ,在上皮间充质转换(EMT)和基底有丝分裂过程中,mt1-MMP促进基底挤压。 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