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1
下一页
摘要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最新进展,免疫疗法已成为各种恶性肿瘤的标准治疗方法。它们的适应症和剂量是根据经验确定的,考虑了单独进行的临床试验,但没有标准方法来评估它们。在这里,我们建立了一个先进的成像系统来可视化人类PD-1微团簇,其中最小的T细胞受体(TCR)信号单位与抑制性协同受体PD-1在体外共定位。在这些微团簇中,在用配体hPD-L1刺激时,PD-1通过募集磷酸酶SHP2使... 摘要癌症免疫疗法的成功部分取决于T细胞识别抗原的强度。在这里,我们表征了371个CD8 T细胞克隆的T细胞受体(TCR)功能性(抗原敏感性)和结构性(单体pMHC-TCR脱落率)亲和力,这些克隆对从患者和健康供体的肿瘤或血液中分离的新抗原、肿瘤相关抗原(TAAs)或病毒抗原具有特异性。肿瘤中的t细胞比血液中的t细胞表现出更强的功能和结构亲和力。相对于TAA,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具有更高的结构亲... 摘要癌细胞利用脱氧核糖核苷酸生物合成的主要从头途径和替代补救途径来获得足够的核苷酸库。脱氧胞苷激酶是补救途径的限速酶,最近它已成为癌症抗增殖治疗的一个靶点。在这里,我们介绍了一种有效抑制剂的开发,它应用了一种迭代的多学科方法,这种方法依赖于计算设计和实验评估。这种策略通过逐步实施关键的化学修饰来提高亲和力和活性,从而加速了从击中到领先的过程。我们的先导化合物OR0642的药效是其最初母体化合... 摘要为了克服化疗耐药性,需要使癌细胞对化疗敏感的新策略。在这里,我们筛选赖氨酰氧化酶(LOX)家族,以阐明其在肝癌化疗耐药性中的作用。LOXL3缺失通过诱导铁下垂显著增加肝癌细胞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化疗激活的EGFR信号驱动LOXL3与TOM20相互作用,使其被劫持到线粒体中,在那里LOXL3赖氨酰氧化酶的活性通过S704的磷酸化得到加强。代谢腺苷酸激酶2 (AK2)直接磷酸化LOXL3-S... 摘要乳腺癌(BC)转移的临床管理仍然是未满足的需求,因为它占BC相关死亡率的90%。虽然luminal亚型(占BC病例的70%以上)通常与良好的结果相关,但在治疗中断后15年,它容易发生转移性复发。因此,寻求治疗方法以及筛查工具来正确识别具有较高复发风险的患者是至关重要的。在这里,我们报道了脂降解酶脂肪酸酰胺水解酶(FAAH)是腔内型BC患者长期存活的预测因子,并且它在BC细胞和小鼠模型中阻... 摘要目前在疫苗递送系统中的尝试集中于复制活病原体的自然传播,但是忽略了病原体进化以逃避免疫系统而不是刺激免疫系统。在有包膜RNA病毒的情况下,是核衣壳蛋白(NP,核心抗原)和表面抗原的自然传播延迟了NP暴露于免疫监视。在这里,我们报道了一种多层氢氧化铝稳定的乳剂(MASE)来控制抗原的递送顺序。以这种方式,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结构域(RBD,表面抗原)被捕获在纳米腔内,而NP被吸收在液滴的外部... 摘要通过大规模疫苗接种获得群体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途径。尽管如此,新出现的频繁突变的新型冠状病毒变种很大程度上逃避了基于刺突的新冠肺炎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在这里,我们开发了一种脂质纳米粒(LNP)配方的基于mRNA的T细胞诱导抗原,其靶向富集人类HLA-I表位(HLA-EPs)的三个新型冠状病毒蛋白质组区域。在人源化HLA-A*02:01/DR1和HLA-A*11:01/DR1转基因小鼠中... 摘要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冷”微环境导致对当前免疫疗法的抗性。在这里,我们揭示了gas疗法的免疫佐剂特性,该疗法通过干扰素基因的环GMP-AMP合成酶-刺激剂(cGAS-STING)通路激活来增强聚集诱导发射(AIE)-活性发光体(AIEgen)为基础的光免疫疗法。一种模拟病毒的中空介孔四硫化物掺杂的有机二氧化硅被开发用于共同封装石墨烯和羰基锰以制备气体纳米佐剂。由于四硫键对肿瘤内谷胱甘肽有反... 摘要真核细胞可以经历不同形式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其中许多以质膜破裂作为决定性的终末事件而告终1,2,3,4,5,6,7。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质膜破裂是由渗透压驱动的,但最近发现在许多情况下,它是一个主动过程,由蛋白质ninjurin-1介导8(NINJ1)。在这里,我们解析了NINJ1的结构及其破膜的机制。超分辨率显微镜显示,NINJ1在濒死细胞的膜中聚集成结构多样的组件,特别是具有分支形态的大... 摘要cGAS/STING先天免疫途径的激活对于抗肿瘤免疫疗法是必要且有效的。然而,肿瘤固有的cGAS信号是如何通过逃避免疫监视而被抑制从而促进肿瘤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在这里,我们报道了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1在保守的Arg133残基甲基化cGAS,这阻止了cGAS二聚化并抑制了癌细胞中的cGAS/STING信号。值得注意的是,基因或药物消融PRMT1导致cGAS/STIN... 免疫荧光方法中的重要环节1、冰冻切片制备:建议用新鲜组织,否则组织细胞内部结构破坏,易使抗原弥散。选用干净锋利的刀片、组织一定要冷冻适度等,防止裂片和脱片严重。2、组织切片固定:切好片风干后立即用冰丙酮等固定液进行固定5-10min,尤其要... 免疫组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汇总1. 石蜡切片在染色过程中出现脱片现象?一般来说,如果用多聚赖氨酸包被过的片子做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话是不会掉片子的。但如果要做抗原修复的话,如果片子处理不好的话是有可能掉片子的。你可以试试一下的方法:a... 免疫组化技术常见问题:1、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的比较?2、一抗和二抗的选择要点和技巧是什么?3、在什么情况下使用Triton-X100?4、封闭血清的选择原则是什么?5、抗体孵育条件的比较?6、一抗4度孵育后为什么要进行37度复温?7、DAB... 临床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临床病理工作中,我们常用到“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但是许多单位只写阳性结果,不写临床意义,其结果对临床帮助不大,因为许多医生不懂得这些结果的意义,因此建议大家在出此类报告时,把“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 中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学习与讨论本法系利用从鲎的变形细胞中提取的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两种方法,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进展细菌内毒素试验(简称“鲎试验)。自1973年以来,鲎试验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检测细菌内毒素(热原)存在的试剂。于是1973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署(FDA)就推荐鲎试验用于生产工艺流程的内毒素质量控制。因为这种鲎试验的灵敏... 免疫沉淀(IP)的常见问题及解答1. 用于一般免染的抗体是否都可以用作免疫沉淀实验? 答:抗体的性质对免疫沉淀实验影响很大。抗体不同,和抗原以及Protein G或Protein A的结合能力也就不同。所以一般免染能结合的抗体未必能用于IP... |